2014年4月23日 星期三

【南非國家藝術節2014 National Arts Festival】

我們對愛丁堡藝術節、柏林藝術節、香港藝術節耳熟能詳,但有聽過南非藝術節嗎?
從1974年開始,這節日已是南非最重要的文化活動,有超過400個以上的藝文節目,規模僅次於愛丁堡藝術節!每年在東開普省格拉罕鎮上舉辦的藝術節,是當地最盛大的活動,除了創造觀光與增加工作的效益外,也成為當地的一大特色。
「對於向東開普省這麼貧窮的地區來說,這是相當大的資金流入,否則不會引起當地人興趣,」羅德斯大學(Rhodes University,南非最好的大學之一)經濟學教授表示:「除了受益最大觀光餐旅業外,教育業也蒙受其利。像是羅德斯大學及一些私立學校,都能感受到藝術節帶來獨特性、以及其正面積極的作用。」
不過,規模最盛大、創造大量商機的藝術節,到底品質如何?如果滿意度是5顆星星的話,有81%的遊客都給了4-5顆星的評價!而被問到願不願意再去一次藝術節?平均有4.2顆星的意願想再回去!
這樣的結果,相信不用多做說明,就能明白多精彩可期。
更多關於藝術節的資訊請到官網:

2014年4月10日 星期四

向曼德拉致敬的Jazz音樂













南非前總統,知名的反種族隔離政策人權鬥士,曼德拉先生,曾在他的自傳《漫漫自由路》中寫道:「音樂和舞蹈能使我內心平靜。」
因此,在曼德拉為南非人權奮鬥的時期,出現了一系列向他致敬的爵士樂。
在他被監禁的歲月裡,有無數的歌曲在街頭巷尾流傳,而南非的歷史,也隨著音樂,一一地紀載下來。
像裏頭其中一首Moses Khumalo – Meadowlands中,探究Meadowlands的歷史,就能發現在1955年,南非隔離政府將居民從索菲亞城(Sophia town)驅逐,強制遷往麥道蘭(Meadowland),之後,這一區就成為約翰尼斯堡西南方最大的黑人城鎮Soweto(South Western Township)。

現在,讓我們一起感受那當時的氛圍,不論節奏輕快、緊湊,都能讓你隨音樂起舞,一窺當時在種除隔離下的南非樣貌。

2014年4月6日 星期日

南非電影-skin

想要瞭解從1948年至1994年施行於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嗎?
想知道究竟黑人與白人在在生活、教育、權力上的種種差別嗎?
或許你可以參考以下這部由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電影:《膚色skin》。
【簡介】
1950年代出生的珊卓是一位黑人,不過她的雙親卻是白膚色的荷裔南非人,由於返祖基因(throw back genes)的影響,珊卓的膚色與父母相異,這不僅讓珊卓的一生經歷許多波折,膚色問題讓珊卓好像有身體缺陷一般,影響她人生的各種方面。

電影一開始,就介紹了隔離政策的定義:Apartheid was a system of racial segregation legally enforced by the ruling white minority in South Africa from 1948 to 1994.因此,珊卓小時候在白人學校處處受到刁難:不論是白人小孩毫不避諱的歧視眼光訕笑、老師在課堂上特別針對、灌輸學生歧視的觀念...在當時因為有法律規範,一切都被視為理所當然(先講到這邊,長大後劇情更精采先不要暴雷XD)。透過這部電影,縱使只有一部分,都能夠感受到當時種族隔離政策的的氛圍,是再真實不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