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5日 星期四

想到衣索比亞只想到飢荒嗎?來看看這個世界上經濟成長最快速的國家之一

比爾蓋茲於去年8月時曾在自己的推特(http://goo.gl/gNJ7SP)上面寫道:衣索比亞的經濟成長已比中國更為快速,但為什麼我們想到衣索比亞就只能想到貧窮、飢荒呢?
最近由穆迪公司(Moody’s)針對全球經濟成長的調查顯示,全球成長最快速的經濟體中,就佔了四個非洲國家,分別是剛果民主共和國、象牙海岸、莫三比克以及衣索比亞。
衣索比亞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第五大經濟體,也是最能吸引跨國企業來投資的國家之一。「如果從經濟立足點看衣索比亞的話,那它毫無疑問是非洲崛起的代表之一。」非洲央行的分析員Julians Amboko說。
2013至2014,相較於肯亞GDP成長4.8%,盧安達7.9%,同期的衣索比亞卻一路增長10.6%,亮眼的表現讓許多投資者驚豔,競相投資於此。
衣索比亞的經濟能快速崛起,部分要歸功於政府於千禧年定地的目標:2025前,人民至少能達到中產階級的收入。其中,政府著手進行為期五年(2010─2015)的「成長及蛻變計畫」(Growth and Transformation Plan),預計今年年底將能於經濟、環境及社會發展上看到驚人的轉變。
「近幾年來,衣索比亞有如此驚人的轉變,主要是因為製造業起步的緣故,特別是在食品加工業、紡織業上,而這也成為政府推動計畫的引擎。」Julians Amboko解釋。除了上述行業之外,水泥、皮革製品、糖業也是政府著重的項目。
儘管經濟成長表現亮眼,但貧富不均卻也是要克服的難題之一。穆迪公司調查顯示,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亞太地區的國家日漸興起的表面下,卻仍存在社會階級差距過大、貧富不均的問題,而這也是發展中國家必須面對的根本環節之一。
也許,我們不妨想想,這些新興國家正在崛起的當下,卻只有少數幾人知道,媒體上報導大多仍為負面印象居多。如果只以單一角度看衣索比亞,是不是會錯過許多精彩的故事呢?

2015年6月13日 星期六

非法野生動物交易攀升中,一起來關心瀕危動物

2014年全球46個國家共同簽署的《倫敦宣言》(London Declaration),誓言保護瀕危動物,但如象牙、犀牛角等仍面臨絕種危機。
你知道嗎?北白犀(northern white rhino)快要與恐龍為伍了!全世界目前只剩五隻北白犀:三隻在肯亞,其餘兩隻分別在美國及捷克。但這僅是其中之一的現象。全球28500頭的犀牛現在遭受一樣的困境:非法野生動物交易。
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金額一年高達120億英鎊,跟毒品、軍火、人口販賣所為的勾當已不相上下。而這場戰爭的引爆點,就在非洲。為了供給亞洲新興國家的需求(其中大部分來自中國)。
而在簽署《倫敦宣言》後的一年,瀕危動物殺戮販賣的現象依然猖獗。南非於去年有超過1215頭犀牛遭殺害,數量甚至比還沒簽署前多了20%。南非有接近20000頭犀牛,是世界上犀牛最多的地方(90%)。但不只犀牛,根據猿類拯救計畫(Great Apes Survival Partnership,GRASP)的報告指出,在過去14 個月,至少有220隻黑猩猩、106隻 紅毛猩猩、33隻倭黑猩猩、15 大猩猩消失不見;而聯合國報告指出,2011-2013年間,每年至少有20000頭大象慘遭盜獵。
而這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徹底的執行。「沒有嚴格制止盜獵發生,商人不會因此入獄,就沒辦法引起國際間的關注。就算有再多的緝私犬、再多的訓練都是不夠的。」身為非洲野生動物保護協會(African Wildlife Foundation)的會長Dr Patrick Bergin說道,「我們必須讓那些以身試法的人知道後果的嚴重性。」
「犀牛保育計畫」的專員Tom Milliken說:「許多國家的法令早已不合時宜了。」舉個例子來說,野生動物非法交易查獲一名南非白人主謀與其共謀,但均已被保釋。犯罪組織化使他們得以擁有合法槍枝,甚至是專屬辯護律師。」
以最不見成效的南非來說,有4/5的盜獵者是從鄰國莫三比克而來,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之一。德國記者Bartholomäus Grill深入莫國報導,從南非經莫三比克到最終買家,越南的非法供應鏈,就能獲得65000美元的盈利,比黃金還賺。但為了這則報導,Bartholomäus Grill1受犯罪集團脅迫,差點命喪他鄉。
即將參與《倫敦宣言》會議的 Milliken說:「我們認為人們會跟著我們傳達的訊息走,但也可能造成反效果。當我們一再強調犀牛是多麼稀有需要受保育時,那些盜獵者反而產生『你看這麼難得到的東西我都拿到了,看我多厲害!』的心態,」在過去兩年,因為不少名人,如英國威廉王子、貝克漢等都站出來關心動物保育,讓大家對這項議題更加關注。「有名人站台固然不錯,但是時候換更聰明、更成熟的的方法了,我們總不能靠一個瑪丹娜就想解決所有的問題吧。」
新聞來源:Africa is centre of a ‘wildlife war’ that the world is losing
http://www.theguardian.com/…/mar/21/wildlife-war-lost-in-af… 

2015年6月7日 星期日

歷史課本沒告訴你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被遺忘的非洲故事

去年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一百周年(1914-1918),各家媒體紛紛出了相關的特輯,以紀念因戰爭傷亡的士兵、呼籲和平的重要性。
在小編的記憶中,中學所學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歷史,總是圍繞著主要參戰國家-協約國及同盟國打轉(歐洲、美洲),有關其他地區的資料卻少得可憐,比如說非洲。
於是,為了讓非洲的歷史不再被大多數人遺忘,法國地理學家Jacques Enaudeau和坦尚尼亞社會運動參與者Kathleen Bomani,共同創立一個網站:WWI in Africa(World War I in Africa),其中Kathleen也是Africa Is A Country網站的發起人之一。
如同這網站的標語: “What Happened in Africa Should Not Stay in Africa.”
雖然網站成立至今未滿一年,但已經可以在Facebook,Tumblr,Twitter看到他們記錄非洲故事所留下的足跡。的確,非洲的故事不該只有少部分的人知道,而他們盡所能地保存一系列的故事,開啟世界與非洲對話的可能性。像小編就很好奇有關於衣索比亞的故事,因為衣索比亞與賴比瑞亞是唯一沒被殖民過的非洲國家,而戰爭到底對衣索比亞的影響為何?在WWI in Africa就有詳細的資料能參考喔。
(http://goo.gl/EGMveZ )

原文:http://goo.gl/i5DlX5
WWI in Africa :http://wwiafrica.ghos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