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6日 星期一

非洲不一樣的審美觀
























1. 史瓦濟蘭蘆葦節Zulu reed dance
一年一度的選妃盛大慶典,共持續8天,必須手持蘆葦進場,且必須是未婚處女。在那8天,他們會載歌載舞,盡情的狂歡,展現他們的青春魅力。而國王會在第7天的晚上,在舞會找尋自己喜歡的妃子,並在最後一天宰殺牲畜慶祝。目的除了找王妃之外,是鼓勵少女在未婚前保持貞操,避免婚前性行為,因為史瓦濟蘭是愛滋病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有四成的人感染愛滋。

2.肯亞馬賽人Massai People耳多吊飾/馬賽戰士髮型
在東非肯亞、坦尚尼亞境內的馬賽人也有他們特別之處喔,他們會14歲成  年禮時在耳朵以火針穿洞、垂釣掛飾,能夠把耳垂拉越長越好、越美!另外,馬賽人中著名的馬賽戰士以細長、楮紅色的長辮子(dreadlocks、African locks)聞名,在馬賽也只有馬賽戰事能留這樣的紅色辮子,女生則恰恰相反,剃成光頭。

3.納米比亞The Republic of Namibia女生一生不洗澡塗紅泥(南非西北邊)
在納米比亞北部的辛巴族女生,全身上下塗抹紅泥,故也稱作「紅泥人」。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環境一年間大部分都是豔陽高照,紅泥有抵擋豔陽、蚊蟲叮咬的作用,而冬天氣溫低,紅泥也可以封閉毛細孔,達到保暖的功效,紅泥也能除去身上的不乾淨的地方。因此他們不用透過這種方式保持乾淨。在當地,女生把紅泥當「高級化妝品」來使用。

4.莫桑比克Mozambique、蘇丹Sudan紋面(南非東北、東北非)
非洲東北邊的蘇丹人,紋面除了是成年的象徵外,也代表不同部落、種族間的標誌,也成為美的象徵。而他們傳統的紋面方式是用火炭烙出點點花紋。
另外,在莫桑比克孔德族,會在臉部紋上W或幾何圖形,除了強化美感外,另一個說法就是避邪,這點跟台灣原民的紋面起源頗為相似。

5.
結尾:粉絲頁的po文作為結尾
美是無所不在的,西非迦納知名的服裝設計師Amey-Obeng顛覆了美的定義,她強調「黑」即自然、漂亮,她想讓擁有黑色皮膚的女生了解,美麗是與生俱來的,美是一種觀念,如果你能有正確、自然的心態,那你的美是由內而外散發的。

2014年5月1日 星期四

0329 台北設計論壇

2014的WDC為開普敦!
所以無論如何我都要去聽這場論壇。
以下是跟我一起去的partner小螞蟻整理出來的筆記
字有點多
請仔細閱讀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過早到了會場,在台北101下亂晃,好奇這高級住宅區裡面暗藏哪些大人物,欣賞這些建築物。
台北市文化局局長劉維公一開始即點明台北資源有限,不是物大地博的大城,台北市加上新北市,人口約一千多萬人,經濟市場不夠大,期望透過創新來改善台北面臨的問題,另外,設計之都一系列的活動並不是曇花一現,我們應當去思索這WDC將會留下什麼,延續什麼。台北隨著城市快速變遷,連帶一連串的問題:
人口老化、少子化、台北三十年屋齡以上的房屋佔台北房屋40%以及都市服務設施活化的議題。解決這些問題,不單是yes or no的思考範圍,不是討論該不該拆掉,該不該建新的,而是尋求超越二元對立的解決方案。
緊接著,劉局長展示台北的成果:城市博物館聚落、原生植栽的復育、懷舊設施展示與打造完善創意生態等等,這些活動有個共通點,即是豐富人民的感官與心靈體驗。台北尚有十六項計畫,例如內湖、南港文山公園、中山明倫國小和都是再生模式URS
義大利杜林執行長Paola Zini分享扶植小品牌的經驗,舉辦Design Festivalworkshop,廣招獨立設計師一同參與,並將設計品結合線上購物,打開不同於以往傳統通路的銷售模式,義大利執行長更強調的是WDC的延續性。
首爾設計中心執行長李淳寅分享首爾推行的重點,為所有人設計,服務每個市民,首爾著重設計體驗,提升成是整體的文化鑑賞力,李執行長還希望把首爾打造成全球設計中心,邀請國內與國際學生一起參與工作坊。要達到活動目的,宣傳為不可忽略的環結,首爾宣傳重點之一為人類和環境共存。首爾也是第一個頒布公共設計指南的城市:融合、協同作業以及共生,首爾在執行WDC有三原則:人為中心、關注文化和生態發展,首爾提出成是品牌五感官計畫:味嗅聞

首爾執行了字體開發計畫,藉由創造首爾都市的字體,並應用在路標,公車站牌等等公共設施,營造首爾的獨特性,另外,色彩計畫是以城市景估觀為基礎來改造街頭風景,並注重城市顏色的系統性與文化傳承性。例如漢將反射出的太陽光芒為首爾白,古蹟的灰色石質建材為首爾灰,還有似銀杏的首爾黃等等共十色。
1950年的韓戰摧毀城市後,扶植的石化和製造產業講求硬體的功能性與效率,也形成汙染,現在首爾積極發展軟體,例如:DDP design、東大門立卡所建築代表首爾過去的光榮。
李執行長建議台北尋找城市特色和培養年輕設師。

赫爾辛基執行長Pekka Timonen提到芬蘭有10%人口從事文創工作,舉凡大家耳熟能詳的Angry Bird遊戲、設計以及音樂等等,希望能融合不同產業,並以宏達觀點持續往前邁進,並持續改變,在生活各個層面融入設計,除了舉辦work shop並審查市民意見,了解民眾的需求再調整運作方向,城市的改造不是博物館或展覽,而是想出好方法讓大家了解並親近設計。另外,赫爾辛基透過不同城市的合作,擴大影響力,這需要政府、企業、學校與民間機構間的整合,透過不同機構的對話,建立夥伴關係。除了廣邀市民參與,與企業合作,希望企業提供相關資源,讓企業了解,設計對於企業可以成為成功的關鍵。芬蘭WDC可以成功的關鍵有許多點,執行長特別舉出:參與機構有想法,成功獲得媒體注意,例如:赫爾辛基於2011獲選為全球最適合居住的城市。
赫爾辛基推動的計畫眾多:PAVILION、結合工藝與工業的Cable Factory
眾多來自基層的小公司與設計師集結於Design District、與幼兒園合作工作坊Designer’s treasure chestHelsinki Design WeekKamppi chapel of silnce (K2S Arichetc)、營造空間集結不同機構或是市民學生想法的Think Corner in University of Helsinki、重新再設計上班族生活型態的925計畫、把機場打造成沒有距離感而讓人想親近的舒服空間。在這些推廣活動之後,芬蘭關注的是city using design efficientlyDesign shaping the image of HelsinkiDesign-linked events and experiments, and Helsinki as a part of the WDC network
赫爾辛基執行長提出一個很有趣的概念,設計之都活動在赫爾辛基的推動必須是fun and functional 的加成效果,設計活動推廣過程中必須一直檢視是否功能與樂具兼顧,讓城市變得更好,例如:餐廳日活動,每個餐廳或人都可以在路邊擺攤分享任何形形色色的食物,政府機關在我們的說服下只能無奈接受,執行長開玩笑地說。設計之都的生命週期一直往上走的,不是一次性的活動,而是永續性的城市能量。

南非開普敦設計之都執行長Richard Perez有著一頭捲髮,身著沉穩的黑色西裝,由 Richard Perez的言談了解,他把設計思考注入政府部門與市民生活,希望透過WDC去改善開普敦的困境並給開普敦一個美好的未來,啟動政府計畫,引起不僅是政治人物,還有群眾的注意力,來消弭貧富差距的城市問題。
開普敦希望透過設計喚醒政府改變的意識,並開啟不同階層人民的對話,執行長提及開普敦存在眾多非正規的社區,而這些社區缺乏生活品質與衛生,因此WDC重點為Life Design Transform Life,關注開普敦的未來發展,活動偏軟性方面。
在過去,開普敦面臨許多挑戰,由於種族問題造成土地分割,在此情勢下行成眾多非正規聚落,執行長說到:這不是一個複雜的議題,這是一個多元的議題,牽扯到金錢、社會架構、改變、資訊與不確定性。與政府溝通時,不讓他成為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而是一個有潛力,有改變性,告訴政府這是可以一起注入力量讓開普敦更好的過程。另外,開普敦要改變,需要經過實驗的過程,帶動政府和群眾的思維模式,這是相當難度但又不得不做的計畫,設計是個過程,process to get the best impact,執行長接著提及,開普敦需要看到問題的原形,去反思,例如政府的採購與政策其實並不符合民眾的需求,因此開普敦創造溝通平台,參與者設定為所有市民,把使用者置於中心,注入設計思維到市民生活,計畫廣納NGO、學生和政府組織,設計師扮演輔助的角色。例如:co-design Programe,居民一起思考社區的公共區域該如何利用,開普敦的需求是什麼,希望的城市環境是什麼,活動更讓居民到場地實際考察,動手做模型,把想法具體化,影片中有許多便利貼,可以看到設計思考運行的模式,最後透過設計師的整合繪製平面設計圖,做更詳細的規劃後,彙整給政府部門執行。
劉維公文化局局長分享自身經驗,到開普敦發現美術館與貧民窟兩種不同性質空間的組合,藝術家把作品放置於貧民窟展示,收入轉成幫助貧民窟發展的基金,除了提高空間利用的可能性,也創造居民的就業機會,相當有參考性。
會後我與熊耶與Richard Perez接觸,他意外地相當好親近,大方遞名片給要去南非探討民族融合議題的熊耶。
這次活動更邀請到法國馬賽市文化局長Sebastien CavalierSebastien Cavalier曾任法國外交部駐台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顧問,以及北京大型藝術節中法文化之春的藝術總監,Sebastien Cavalier穿著淺藍色襯衫,搭配鮮紅色襪子和咖啡色尖頭皮鞋的組合,相當有趣味性與時尚感。從法國文化大革命,文化保存的DNA就留存在法國人體內,藉由政府一連串活動的推動,大舉裝修博物館,持續耕耘才有現在的馬賽市,馬賽市在演變過程中由城市變成國際都會,合併周遭都市,進而創造工作機會,但也因此面臨管理的挑戰。

台北市都市更新處處長林崇傑接著分享台北都是更新的經驗,林處長曾任台北市都市發展局秘書、總工程司,完成多項URS都是再生計畫。都市發展的核心正在轉換,過去是資本(capital)、土地(land)與人力(labor),現今是智慧資本(intellectual capital)、創新資本(creative capital)與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現今都市計劃追求效率與速度,創造新的技術來應變城市的變化,建立在分散的智慧、群眾與從眾等角度進行思考,拋開商業區或工業區思考模式,回過頭來思考成是需要什麼,政府的工作是實現想像,匯集夥伴一同合作,空間部門能創造更多領域的交流。因此,設立URS,將開發者拉回來成為合作者,製造討論機會,例如:URS Futural、明日成是工作坊、種菜快閃以及社區願景工作坊等皆是目前政府的成果。另外,台北創意資本多,台灣三分之一的設計公司在台北,其創意產值佔全台12%,儘管如此,卻面臨競爭力的保留與延續的難題,如何讓創意人才流於台灣,並利用大學密度高的特性使資本重新發揮可利用性與影響力。為此,政府設立創意平台,以立台北的優勢-人力,得以有發展空間。政府更計畫舉辦設計工作坊與國際連接的平台,持續耕耘台北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