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9日 星期五

為呼籲乳癌議題,他花7天,赤腳走了175km

在4/25-5/2期間,南非有個瘋狂的人,花了7天的時間,赤腳走完175km南非最高峰,龍山(Drakensberg,最高海拔3482ft)。他是Alfred Thorpe,Helen Harder Foundation (HHF)計畫的主辦人,這樣做只為了喚醒世人對乳癌的關注,為她們籌募抗癌基金。
龍山大穿越(Drakensberg Grand Traverse),位於南非Kwa-Zulu Natal省的Drakensberg山區。沿着龍山由北向南穿越距離為220km,但Alfred跟他的隊員不走尋常路線,而是挑戰從反方向由南向北前進、沒被其他登山友標記的路線。
正因如此,他們經歷的,比起其他登山隊更加困難重重。攀爬在險峻峭壁、沿著峽谷陡上陡下,穿越高山及白楊樹嶺,還要預防詭譎莫測的天氣及可能缺氧的情況(他們大多攀爬在海拔2800m以上),只有Alfred選擇以赤足的方式完成這項任務。激勵他這樣做的原因,是南非第二次波耳戰爭的標地性人物:Susanna Smit,她曾誓言寧願赤足走完龍山,也不願接受英國人統治。「我景仰的並不是她反英,而是她熱情、堅定的意志,讓我想到基金會裡的年輕女性。」
Helen Harder Foundation(HHF)就是以基金會一位女性Helen來命名的。Helen是一位正接受化療的生命鬥士,即使過程痛苦,她卻從不向意志力低頭。在她化療的期間,還參加了開普敦自行車賽(Cape Town Cycle Tour)。樂觀開朗的她,身旁總不乏歡笑聲。而這也是為什麼他們以運動作為募款的方式,她積極面對人生的態度,是非常鼓舞人心的。
「只有少數人知道40歲以下的女性,有7%以上會罹患乳癌。我們想呼籲世人多關注女性健康問題,每個月檢查一次只是開始而已。Helen家族裡沒有相關病史,生活作息也很健康,卻還是罹癌了。年輕女性通常覺得這不關她們的事,但卻還是可能發生。罹患癌症不是被判死刑,我們想經由基金會傳遞對他們的關懷與支持。」
除了Alfred完成壯舉外,基金會成員也透過其他運動方式,如跑馬拉松計畫 “Big Six”來募款。計畫發起人之一的Alwyn Badenhorst,於去年及前年跑完芝加哥及柏林馬拉松,而餘下四個:倫敦、紐約、東京、波士頓馬拉松,正等待有緣人來挑戰。而HHF募款的基金,主要用於對化療女性的癌症照護、諮商關懷等。如果你對HHF的計畫有興趣,或被Alfred的瘋狂舉動感(ㄒㄧㄚˋ)動(ㄉㄠˋ)到(ㄌㄜ)的話,歡迎寫信告訴他,表達你的支持唷!
Alfred Email: alfredthorpe@gmail.com.
文章來源:http://goo.gl/cNGX4s 
圖片來源:https://goo.gl/qw98wb 
HHF官網:http://gigaf.org/1J5Mwra  
FB專頁:https://goo.gl/sOemrE



非洲電影介紹:烏干達天空下War dance

「人們很難相信我們的故事,但我們如果不說,你永遠不會知道。」非洲,真的是我們看到的這樣子嗎?
阿秋立部落(Acholi)位於北烏干達,因戰亂遭到反抗軍迫害,使得200萬的人們被迫離開已經生活了好幾代的家鄉,遷到政府的保護營裡,帕東哥(Patongo)是戰區最偏遠、援助最難抵達的保護營。因為叛軍,讓他們不能下田工作,因為會有被擄走的風險。一旦被叛軍擄走後,小孩就會變成童軍,阿秋立部落已經有3萬多個小孩因此成為童軍。
也因為如此,偏遠及無資源的帕東哥國小知道合唱團進入決賽,有機會能到首都坎帕拉(Kampala)參加全國音樂大賽的消息時,學生們無不興奮的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因為音樂,不僅是音樂,也在他們生活扮演相當大的療癒角色。
「音樂是最好的療癒方式,尤其是小孩子。我過去協助過很多個案,有許多小孩因為戰爭心靈受到重大創傷,他們都無法回到正常生活。」阿秋立學校的音樂老師說。據估計,在烏干達有20萬的孩子因為戰爭而失去父母。
13歲的阿琳:「音樂是阿秋立文化很大的一部分。在我們傳統裡,連戰爭都無法讓我們失去音樂。」14歲的多明尼哥:「打木琴時能讓我置身美好的世界,暫時忘記真實世界的不愉快。」除了音樂之外,舞蹈也能表達出他們的精神─波拉舞(The Bowla),阿秋立的傳統民族舞蹈。波拉舞是由祖先流傳下來的,他們知道是文化的一部分,一代代的經由小孩流傳下去─而這就是波拉舞的意義。
帕東哥國小是第一次參加全國音樂比賽,許多人更是第一次來到首都坎帕拉。其他隊伍(位於南烏干達的國小)知道他們是從戰區來的,壓根不相信他們會有好表現。帕東國小雖然沒在總決賽獲得冠軍,卻在傳統舞蹈中的項目中獨占鰲頭。而這光榮對他們來說,已經不僅僅是帕東國小,而屬於整個阿秋立部落。
就像片中南西所講的,或許非洲不是我們所看見的樣子。他們曾經也擁有美麗的家園,能暢快的在廣闊的大地上奔跑著,只是無情的戰火摧殘了他們。這是一部有力量的片子,充沛有活力的傳統音樂、舞步,與戰亂下被犧牲小朋友形成強烈對比;他們稚嫩的語調中,我們卻能可以感受到戰爭帶來的殘酷及其帶來陰影,且欽佩真正努力活下來的。
===
更多關於烏干達的故事:https://twtouganda.wordpress.com/2015/06/16/books/
支持烏干達童書計畫:https://www.flyingv.cc/project/6882 


2015年5月19日 星期二

Hakuna Matata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三個傻瓜》(Three Idiots),如果有的話,對其中一幕大家在浴室內一齊高歌、扭動著跳舞的畫面應該不陌生。而在那一幕中,主角一行人大唱著 “All Izz Well”,聽起來像是“All is well”,而它也的確如字面上的意思一樣,是印度語中表示「別擔心,一切都會變好」的意思。
小編拉雜的講了這麼多話,聰明的你一定猜到了今天要介紹的就是跟“All Izz Well”有所關聯。在史瓦希里語(Swahili,廣泛的使用於東非的肯亞、坦尚尼亞及烏干達)中,有一句話也代表這樣的意思: Hakuna Matata。
它就是源於我們兒時的卡通《獅子王》喔!意思是 “ There are no worries.”,“Everything will be alright.”。從這一句話也可以瞧見非洲人樂觀的生活態度喔!從哪裡看出來的呢?讓我們來重溫一下這段歌詞:

Hakuna Matata! What a wonderful phrase
Hakuna Matata! Ain't no passing craze
It means no worries for the rest of your days
It's our problem-free philosophy
Hakuna Matata!
Hakuna Matata?
Yeah. It's our motto!
What's a motto?
Nothing. What's a-motto with you?
Those two words will solve all your problems.

下次見到朋友遇到煩心的事或正被什麼困擾著,說不定這句話就能派上用場了呢!
祝大家度過美好的每一天,Hakuna Matata!
來源:
The Lion King - Hakuna Matat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B5ceAruY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