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葉菀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 怎麼開始「埃及舒食人文廚房」這個計畫?
A: 一開始是因為我本身吃素,吃不太習慣台灣的食物,又想念埃及,才想要把臺灣食材以埃及方式料理。那時我在臺灣的居留有些問題,不知道會不會能順利留在這邊,於是以埃及料理答謝曾幫助我的人,且開間「友情站住」的餐廳是我太太的夢想,計畫就這麼誕生了。
原本在埃及社會,只有女人才會進廚房,男人是不下廚的。但Riko身為埃及末代國王御廚的後裔,本身有料理天賦,才能巧妙的結合台灣食材與埃及料理方式,做出不一樣的味道。
特別料理1: 茄子料理
在埃及人文廚房,最經典的一道菜算是是茄子料理。「埃及茄子比臺灣乾,也比台灣小很多。我聽說臺灣很多人不敢吃茄子,於是我將臺灣茄子結合埃及料理方式,讓人們嘗試吃茄子。」
Photo Credit: 埃及大廚到我家
沒想到這道料理引起不錯的反應。
古埃及有一句諺語是:「到心最近的距離從胃開始。」一道埃及茄子料理,能讓人們放下對茄子的恐懼,並打開對阿拉伯世界的好奇心,達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特別料理2:阿孜湯(Azz Soup)
「阿孜湯的阿拉伯語讀音shorba ahchoo,語音似打噴嚏時哈啾的聲音。而這道湯品,在埃及當地也是用來治療感冒的健康料理。當天冷或家中有人感冒時,餐桌上就會出現可以暖身與療癒感冒症狀的阿孜湯。
喝一碗熱熱的阿孜湯,除了會讓身體溫暖不畏寒冷之外,還會讓感冒或其潛伏的症狀完全浮現,接著沉沉地睡上一覺,醒來時,感冒症狀多會減輕。」from 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真人圖書館15】
Photo Credit: 埃及大廚到我家
被問到外國人常有的
文化衝擊,Riko說它一開始來台灣時,不敢相信到處都有神像、廟宇,「台灣人什麼都拜,許多人死後被神格化了 。」因為穆斯林文化是「效法先知,學習先知敬天的行為」,而不是把先知神格化。對他來說,萬物是不能被比擬成神的,神是唯一是不能跟萬物比較的。
另外,採訪當時剛從日本回來不久的Riko表示,大多數埃及人覺得日本、韓國、台灣是住在另一個擁有高端科技的「星球」,尤其是日本,「日本在埃及人心中有著很高的地位,根本是住在日本星球(Japanese Planet)」。因為埃及沒有這樣的科技,讓他覺得自己很落後。但從日本回來後,他覺得日本人其實並不是聰明,而是他們懂得有效率的組織、管理;埃及人很聰明,卻懶的組織管理。
※第二段或許不會用,需要再一個關於台灣的culture shock。
Riko觀察到,臺灣跟埃及相似的地方,都保有「傳統家庭文化」。「台灣仍有『傳統家庭價值(Traditional family)』,這在很多國家已經沒有了。」比如說,老一輩的人會口述方式告訴年輕一輩歷史變故,一代傳過一代,不是透過書或網路,而是透過「人」。
在戰亂、動盪國家就沒有辦法做這樣的歷史文化保存工作。守護傳統的價值是國家珍貴的資產。10 年、20年後,誰能告訴新一代關於環境變動的歷史?
舉個例子,如果現在遊客到陽明山旅遊,是住在那附近的居民能告訴我50年前到現在,環境有什麼改變。(不夠明確,有沒有其他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曾擔任約旦 Al Ghad報社記者的Riko,也提出了他觀察台灣的媒體現象。
*More questions:
a. Al Ghad is organized into 5 sections, including local news, international news, world and economic business news, sport news and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news. What sections did you work?
(跑哪一線的?)
b. Why did you choose to work overseas, not in Egypt ( Newspaper publication) ?(為什麼在約旦報社,而不是埃及報社?)
「從我的觀點,台灣沒有真正的『新聞報導』。每天的新聞大多是國內新聞,只有狹隘的『臺灣觀點』,且有關於外國的新聞大多都是「娛樂」導向的。
最近因為敘利亞溺水男童的照片,忽然之間,讓許多人開始討論難民的問題,但在那之前呢?敘利亞戰爭2011年開始,但在過去4年間,直到那一張照片出來之前,並沒有多少關注此議題的報導。
在埃及,人們打開電視,接受到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新聞,我們的媒體讓人們有意識到『世界的全貌』。如果台灣人能養成自動自發接受國際新聞的習慣,就會從中得到許多資源與機會。
Riko說,看台灣的世界新聞,如果報導中東地區,總是脫離不了戰爭、血腥、或恐怖份子,卻缺乏多樣性的觀點,而這樣讓人們失去了認識世界的全貌,非常可惜。比如,埃及外海於近日發現一大片的天然氣田,將牽動歐洲、中東的地緣政治(可再補充,怎麼討論這一件事的?),但電視上卻幾乎沒有相關的報導。
相關報導:
埃及外海發現超級天然氣田 改變中東地緣政治與全球能源格局
在台灣的我們可以不去關心敘利亞的新聞嗎?中國人可以不管非洲發生什麼事嗎?埃及發生暴動跟美國又有什麼關係?縱使身處千里之外,別的國家發生的事情很有可能影響我們日常生活,「因為,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須持更開闊的心胸關心別的國家。
台灣媒體可以試著多報導外面世界發生什麼事嗎?不該在把焦點一直集中於中、日、美上面,應該試著打開心胸接納其他國家的文化。以中國人來說,他們在世界各地到處跑、做生意,敢與外國人打交道,現在已經開始國際化。
(舉個中國國際化的例子?)
Photo Credit: 第一屆移民工文學獎
埃及屬於北非,但為何埃及人不覺得自已是非洲人呢?(身分認同問題)
答:其實埃及由兩個部分組成,西邊大片大陸屬於非洲上,東邊與以色列的交接處屬於亞洲(Sinai peninsula,西奈半島)。1967年前,整個埃及是屬於非洲大陸的,1967年埃以戰爭後,西奈半島被以色列占領,直到1970年簽署停戰協議,停戰分界線維持在消耗戰爭開始時的狀態,而且雙方沒有繼續和平談判。
(第一段與問題無關)
而我們埃及人早在非洲人前就先抵達非洲大陸,為什麼是我們屬於非洲人呢?為什麼我們要被歸類為後來才到達的非洲人呢?像在亞洲,我們會說中國屬於亞洲,但中國同時是最早的文明古國,那為什麼我們不說是亞洲屬於中國的呢?因為中國歷史最久,其他國家之後才慢慢開始發展文明,不是嗎?
人類的起源是非洲大陸沒有錯(南非),但埃及人一開始也是黑人,一代代過去後膚色才開始不同,直到現在看到的咖啡色。但你不能把埃及人與非洲人並列在一起,我們是獨特的人種,想法與視野跟非洲人都不一樣。如果你真的了解深入了解烏干達、坦尚尼亞等非洲國家,會訝異其混亂的醫療、教育制度,就會發現非洲跟埃及不能比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給臺灣人的一句話:
a. 為什麼要跟台灣人說這一句話?
b. 在台灣人的文化中,也不會跟不是buddy的人一起吃飯呀。
所有的文化幾乎都是從飲食開始的。如果埃及人邀請你到他家吃飯,我們會說:
"Right of the salt and bread": A way to gather brother ship.「鹽和麵包的權力」,意思是我們在一起吃飯就是兄弟,就算是擺盤豐盛的餐桌仍然會有這兩種食物出現。
你不會背叛我、傷害我,因為我信任你,讓你坐在我的餐桌上,並且吃我的食物。如果你意圖要對我圖謀不軌、想傷害我的話,你就失去了這兩種權利、失去我對你的信任。而這樣餐桌上的文化對埃及人來說是意義重大的,在很多電影中或許你有機會看到這一面。很多年前,在埃及南部,有人甚至會因為失去朋友的信任而死亡。
台灣人聚在一起吃飯時,或許更在意是食物的美味、烹調方式、擺盤、氣氛等等,但對埃及人來說,一起吃東西是與人成為真兄弟、好朋友的方式,就像美國人說:"You are my buddy."這樣。因此:我以這句話送給臺灣人,在吃飯時不只是專注於美食上,而更能在一頓飯局中知道誰是你的夥伴、在危機時願意幫你一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台灣成為新住民遇到了什麼樣的問題?有哪些部分對你來說最不方便,覺得沒有做到"Foreigner-friendly"的部分?
有感受到被台灣人「歧視」這件事嗎?
惹怒埃及人的一句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