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多年的內戰引發難民潮所帶來的人道危機問題,近日因為一張小男孩溺死在海邊的照片火速地受到眾多媒體關注。其中,德國總理梅克爾敞開雙臂收容難民的舉動(據報導,今年預計收80萬難民),其實讓我感到不解。
a. 為什麼是德國?
之前寫過關於地中海難民(http://goo.gl/LK4wxy)的文章,那時所知的是:「德國、瑞典、匈牙利是最多難民申請庇護的國家,德國光是過去12個月來,就有約20萬的人想申請政治庇護。但這次的難民配額中,德國仍是接受最多難民的國家(12,000人)。」
就算德國失業率(4.7%)是歐洲國家中最低的,不代表他們就有義務收容那麼多難民;為什麼地中海船難收容最多難民的國家,反而是歐豬五國中的義大利與希臘呢?那時德國又在哪邊呢?其他歐洲國家呢?
b.對當地產業、居民生計的衝擊?
儘管報導上寫(http://goo.gl/d2JnHP)「1萬名難民長途跋涉終於抵達德國慕尼黑,車站外有著大批德國民眾在掌聲與歡呼聲中熱烈迎接難民的到來。」但我好奇的是,當地人怎麼看待大批蜂擁而至的難民?經濟結構又會產生怎麼樣的變動?
當我看到「勢力龐大的德國工業聯盟(BDI)主席葛里洛表示:『假使我們可以快速讓他們融入就業市場,就能幫到這些難民,也能幫助我們自己。』」的時候,突然想到最近看的一本書《隱形生產線》中描述大匹中國黑工在英國為求生存權利被層層剝奪、受盡壓榨的血淚故事。
難民們到歐洲後就會有另一片嶄新的天空嗎?會不會是另一個悲慘故事的開始?資方說的話真的可以相信嗎?
我知道懷疑別人做善事動機很卑鄙也不需要,是我自己無法接受一面倒的歡呼聲。全世界目前6000萬的難民問題仍然無解,除了捐款以外,持續追蹤議題應該是我能做的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