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生日過得地以往有些不同。
除了每年都有的酒吧小酌之外(咦),生日前後剛好遇上了LGBTQI的活動,10/28-30是ilga Asia國際研討會,10/31是LGBTQI大遊行,而我幸運的能以工作之名前往。
原本我以為會充滿興奮與期待,畢竟那是我一直都想探討的議題,而這次一次這麼多不同國家的與會者參與,肯定會收穫滿滿,但事實卻是滿滿的挫敗。就像在參加前,我一直以為自己知道什麼是LGBTQI一樣:就字面上的意思,指的是Lesbian(女同性戀)、Gay(男同性戀)Bisexual(雙性戀)、Queer(酷兒)、Intersex(陰陽人)。但實際到了現場,才發現完全不是這樣。
我參加了10/30早上的雙性戀運動(Bisexual Movement),來自中國的講者分享當地雙性戀的處境,且提到了雙性與泛性(pan-sexual)的比較。因為國際研討會全程以英文進行,有些專業術語的解釋要很專心聽才能了解,加上簡報很快就換下一張,於是想問下旁邊的跨性別者。但正當我要開口時,我遲疑了。
我要如何開口?更準確來說,我要怎麼稱呼”TA”?該怎麼問「_先生/小姐_,不好意思,可以請你...」才不會造成別人困擾?
一秒之間,我很快就想到之前看過的上週今夜裏頭說過「用TA們(跨性別者)想要的稱呼去稱呼。」但是,面對第一次見面的人,怎麼知道TA們想要被怎麼稱呼?這問題糾結我一下子。之後,我決定先略過這題,直接問TA。雖然當天來不及深談,但隔天一早就收到相關的資料,原來TA是香港跨姓別資源中心的J,寄了「跨粉」(Transfan)的論文給我。
但其實,我不甘心什麼都不知道就這樣結束了。中午吃飯時,我先跟斯里蘭卡的同志朋友聊完他們國家對於LGBTQI的政策後,遇到一位孟加拉的跨性別者,於是想要直接問TA覺得要怎麼稱呼會比較禮貌。但悲劇是,TA說的英文我一句也聽不懂,而且對方好像也不了解我要問的問題...但奇妙的事情來了,這樣雞同鴨講的情況下,我們居然可以「對話」大約15分鐘,連我自己都覺得扯......。餐後原本想捕捉野生泰國的跨型別者詢問,但對方也不知道如何回答這個問題之下匆匆離開。於是,我只能先從J的論文裡尋找答案,或寫信問TA,但這是我最不想要的結果。
我身邊不乏同志朋友,只是對於「性別」的角色一直沒有放大去看,因為我從不認為他們有什麼不一樣。可是,也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沒有再深入的探討下去,我把LGBTQI視為一個族群,卻忽略他們個別的差異性、忽略個人的身分認同(性別認同),當然也不會去思考他們的真正的性取向為何。
坦白的說,這看起來像是芝麻綠豆般的小事,而且他們認為自己是男生或女生、愛的人是誰,其實都不關我的事。但對我而言,如果真的走上了LGBTQI Pride的隊伍,跟著眾人表達平權訴求的話,在乎這一點點「小事」還是很重要的,畢竟我們都不知道一句話或一個字的威力有多強大;多年來倡導的性別平權的觀念,是否不只淪為遊行口號或選舉政策炒作,是不是也從日常生活的一句話開始?
Do My Dissertation
回覆刪除Write My Dissertation
UK Dissertation Writing Service
Write My Dissertation
thanks for providing a lot of information ....
回覆刪除Dissertation Writing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