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在農曆春節前後開跑、一年一度的「台北國際書展」,不僅是愛書人、出版界的盛事,也幾乎成為家戶例行的全民運動,為年節增添一絲令人期待的氣息。
前身為「全國書展」的台北書展,自1987年起第一屆開辦,到今年(2016)已邁入第24個年頭。在這24個寒暑裡,從原本的政府機關主導,改由書展基金會常設承辦;由兩年一次,改成每年辦理;場地也從國家圖書館,改在世貿中心。於1998年首設國家主題館「德國」,讓展覽與國際接軌,成為亞洲最大、世界第4的國際級書展,僅次於法蘭克福、美國圖書博覽會、波隆那。書展在這20幾年來不僅規模愈來愈大,內容也更為豐富。讓我們進入時光隧道,了解書展的軌跡有哪些改變吧!
各擁不同主題的世貿展館
其中「主題廣場」又以「國家主題館」為主軸(1988年首設),每年介紹不同國家的出版刊物;而當年因書展設計的「台北國際書展專刊」,為史上第一個為展覽刊物(現為書展快訊)。
隔年(1999年)增設「兒童主題館」,展出童書繪本、名家插畫等;為吸引年輕讀者群,又於2000年新增二館展區,並確定此館展出漫畫與電子書(明日書區)。2004年首度挑選法國電影《蝴蝶》(Le Papillon)作為主題國家開幕電影片,開啟國際書展設置開幕電影片的新紀錄。
2005年重新規劃「專業人士日」:台北書展因屬於半專業性展覽(版權交易與消費展皆有),因此展期第一天為「專業人士日」,一館僅供出版從業人員、相關媒體或身障人士進場;一般消費者須第二天才能購票參觀,但漫畫區與兒童圖書區例外。
隔年(1999年)增設「兒童主題館」,展出童書繪本、名家插畫等;為吸引年輕讀者群,又於2000年新增二館展區,並確定此館展出漫畫與電子書(明日書區)。2004年首度挑選法國電影《蝴蝶》(Le Papillon)作為主題國家開幕電影片,開啟國際書展設置開幕電影片的新紀錄。
2005年重新規劃「專業人士日」:台北書展因屬於半專業性展覽(版權交易與消費展皆有),因此展期第一天為「專業人士日」,一館僅供出版從業人員、相關媒體或身障人士進場;一般消費者須第二天才能購票參觀,但漫畫區與兒童圖書區例外。
出版界的奧斯卡獎:「金蝶獎」
金蝶獎是鼓勵書籍設計最重要的獎項,獲獎作品將代表台灣角逐德國「全世界最美麗的書」(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Best Book Design from all over the World)設計大賽。2012年《zoom in, zoom out 以有機為名》、2013年《坐火車的抹香鯨》等金蝶獎得獎書籍,皆勇奪德書藝基金會書籍設計大獎的肯定。
金蝶獎曾於2014年驟然停辦,引起各界的惋惜之聲,設計師聶永真認為此舉讓台灣設計師失去舞台。2015年轉型後再辦,設計師踴躍參與,讓參賽數量(共404件)成為歷年之最。
鼓勵華人原創出品的「台北國際書展大獎」
於2008年首次舉辦的「台北國際書展大獎」(Taipei International Book Exhibition Prize),為鼓勵華人創作、原創出版品,參照法蘭克福、波隆那書展設立。書展獎分為「小說」及「非小說」兩類,於10位入圍者中選出前三名,開放來自兩岸三地的華人共同角逐。比如,去年贏得書展獎的作家裏頭,匯集了中、港、台的作品,顯現了台灣出版業的開放與多樣性。
不能錯過的展場亮點:獨立書店、獨立出版聯盟
2014年的台北書展邀請到「亞太出版協會」(APPA)成員: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共同擔任主題國,而書展基金會也正式成為APPA的會員,一同推動亞洲出版新知與資訊。
此外,由多家獨立出版社承辦的「讀字去旅行」攤位,亦是每年書展不可錯過的一站。從2011年開始,歷經每個人拖行李箱來擺攤的「讀字機場」、2012「讀字車站」、2013「讀字小宇宙」、2014「讀字部落」,再到2015年的「讀字小酒館」。2016年,「讀字去旅行」不再是聯合攤位,而是由逗點文創結社、一人出版社、南方家園文化一起成立的「獨立出版聯盟」負責執行。今年以「獨字辦桌」為題,邀請了新銳設計師「一起設計」的辜達齊設計攤位,將最「台」的元素融入前衛的風格裡,成為展區的亮點之一。
除了讀字攤位外,2013年成立的「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2014年以「走進書店的N個理由」為題、每間書店負責不同議題的方式首度參展。如洪雅書店負責台灣文史、女書店展示性別同志、社會科學由唐山書店負責、水木書苑分享環境與農作、有河推出詩與藝術、凱風卡瑪負責童書......,其展現出多元豐富的樣貌,也讓讀者稱讚「這是書展中最像書店的地方」。
2014年的台北書展邀請到「亞太出版協會」(APPA)成員: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共同擔任主題國,而書展基金會也正式成為APPA的會員,一同推動亞洲出版新知與資訊。
此外,由多家獨立出版社承辦的「讀字去旅行」攤位,亦是每年書展不可錯過的一站。從2011年開始,歷經每個人拖行李箱來擺攤的「讀字機場」、2012「讀字車站」、2013「讀字小宇宙」、2014「讀字部落」,再到2015年的「讀字小酒館」。2016年,「讀字去旅行」不再是聯合攤位,而是由逗點文創結社、一人出版社、南方家園文化一起成立的「獨立出版聯盟」負責執行。今年以「獨字辦桌」為題,邀請了新銳設計師「一起設計」的辜達齊設計攤位,將最「台」的元素融入前衛的風格裡,成為展區的亮點之一。
圖片來源:獨立出版聯盟臉書
除了讀字攤位外,2013年成立的「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2014年以「走進書店的N個理由」為題、每間書店負責不同議題的方式首度參展。如洪雅書店負責台灣文史、女書店展示性別同志、社會科學由唐山書店負責、水木書苑分享環境與農作、有河推出詩與藝術、凱風卡瑪負責童書......,其展現出多元豐富的樣貌,也讓讀者稱讚「這是書展中最像書店的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