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葉菀菱
第二屆「移民工文學獎」頒獎典禮在8月30日於國立台灣博物館舉行,由中華外籍配偶暨勞工之聲協會、國立台灣文學館、台灣博物館共同主辦,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承辦。本屆共有9個獎項,在近200名得獎者中選出8位獲獎人。
移民工文學獎執行小組召集人張正表示,本屆各國參賽者比例懸殊,印尼文入圍者共有20人,女性來台多半從事看護工作,以致書寫阿嬤的故事多達8篇,因此在幕後參與的志工口中,暱稱本屆為「阿嬤文學獎」。
其中,獲第一屆文學獎優勝的印尼家庭看護Erin Cipta,這次以鄭捷案改編的《江子翠的勇士》再獲優選。Erin回家鄉後,將她對創作與閱讀的熱愛化為實際行動,為偏鄉孩子成立圖書館。而同樣來自印尼,以《寶島框架背後的肖像》獲得首獎的得主Dwiita Vita,也表示將會為貧童開圖書館。
活動發起人陳芳明表示,台灣一直是移民社會,漢人來後更都以漢人為中心。但移民若只因為早來,就表現傲慢,非常可恥。他認為台灣族群結構已改變,不能再以漢人為中心,「文學若是固定,一定會衰退。必須注入不同元素,才會繼續發展。」
評審朱天心說,移民工文學獎其實占據很有力的位置,因為文學往往源於對現實的質疑,試圖創造出更理想的社會,移民工正可表現他們理想中的社會。她強調,移民工都來自具有深厚文化的國家,台灣人更應鼓舞他們,「我們對移民工的態度像鏡子,可以反映出我們到底是大器,還是小心翼翼排除。」
獲獎作品欣賞:《母親的遊戲》
第二屆移民工文學評審獎由目前在台灣讀書的越南博士生范雄協獲得。范雄協說,他喜歡的主題是寫當代人的孤獨感。在一個陰雨的午後,他非常想念母親,於是寫下了《母親的遊戲》。他以鄰居一位兒子幼時出國的單親媽媽為主軸,寫下了母親在家裡等待孩兒歸來的孤獨心境:
「記得我還是6、7歲的小男孩時,我時常探望這位女士,幫忙做點家事、陪陪她下棋,或者靜靜地坐在一旁看著她編織。那幅在燭光搖曳下、女士耐心地一針一線、等待兒子不知何時歸來的畫面,至今仍深深烙印在我腦海裡。」於是《母親的遊戲》,就是書寫媽媽以倒數的方式「還有……天……分……」,算著兒子回家的時間。
《母親的遊戲》
作者:Phạm Hùng Hiệp(范雄協)/越南籍/在臺留學生
母親愉悅地快樂,玩起倒數的遊戲
每當孩子致電,通知歸家時
十五年,如睡夢一場
已三次,母親玩倒數
再七天六小時三十五分鐘,母親將再見到孩子、兒媳和阿弟
七天六小時三十四分鐘……
七天六小時三十三分鐘……
七天六小時三十二分鐘……
…………………………………………………十五年三個月。
十五年三個月之前。
「兒子你得去,你不去,媽媽就立刻咬舌自盡。這是個大好的機會,不是隨便任何人就能得到國家給的留學資助。你得去。」
孩子疼惜母親隻身在家,堅決不去。母親得使出強硬的手法,裝哭、逼迫孩子。然而,母親真的哭了,送孩子到機場時,引以為傲的眼淚。多少年,孩子總是獲得最好的成績。
眨眼間,兩年過去,孩子歸來。母親有一個月可以玩倒數遊戲。
一個月,時間似乎靜止。孩子改變許多,強壯健康,已學會自己做飯、為自己打扮,已會說討好人的話語。母親再次哭泣,依然是引以為傲的眼淚。
七年過去。
那一次,母親的倒數遊戲只能玩五天。和一個月的時間,相去不遠。孩子已真正成長,帶兒媳回家見母親。母親再次流淚,依然是引以為傲的眼淚。儘管無法親自疊荖葉排檳榔,親自為孩子提親。
四年之後。
母親的倒數遊戲才玩到第六天,孩子突然回到家。說是因為時間安排妥當,早些歸家讓母親開心。母親挺開心,第一次見到孫兒。母親那引以為傲的眼淚,再次落下,即使阿弟不會說越南話,怎麼教也無法清楚地喊出叫著「奶奶」。
孩子離開十五年。
母親只再哭了那三次。母親還有許多事要做、要操心,母親坐著編織。以前,她為賺錢養兒編織。如今不需為三餐煩惱,母親仍編織。有人說母親在編織著孤單,母親從未同意那話語。
三月八日,孩子忘記打電話回家向母親祝賀。家裡沒鮮花,母親不難過。孩子、兒媳、阿弟的相片掛滿屋子,每張相片就是一朵花。母親的花有靈魂,比別人那些欠缺無靈魂的花朵更美麗。
孩子寄錢回家蓋房子,更寬更大。
寂寥。
但母親看不到孤單,母親還有許多事要做、要操心。
有人勸母親再婚。有人合意,願能和母親結髮。母親不同意。
孩子想接母親過來,妻子也希望母親過來。母親不同意。
母親還有許多事要做、要操心……
母親還要等待一個人……
噢,為何眼淚突然落下。奇怪了,母親想留到孩子歸來的那天呀……
嗯,母親即將見到孩子了。……
還有七天六小時一分。
還有七天六小時零分……
還有七天六小時五十九分……
…………
還有……天……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