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食埃及人文廚房 - 金字塔的秘辛 Part I
這是個舒服、自然的空間。一打開門,映入眼簾的就是幾隻可愛的小貓,在這樣自在的環境下,我們開始了一場關於金字塔的想像與思辯之旅。「你們覺得金字塔是怎麼蓋成的?」當男主人Riko拋出這個問題時,各個天馬行空的想像都出現了:使用起重機、滑輪原理、從高處撒沙子累積,甚至連把方形的建築削成三角形都跑出來了!
Riko一開始不急著講出答案,而就論點討論「這樣做真的有可能嗎?為什麼呢?」且公布答案前,Riko先說了一些驚人的數據:每個石塊約10噸重,每個金字塔約250萬個石塊組成,而古埃及人要如何在沒有先進機器、設備的情況下運輸這些石塊呢?另一個令人興趣的是金字塔內部畫廊的緯度,其竟與真空中光傳播的速度一樣,是巧合還是有其原因呢?當大家百思不得其解時,Riko拿出了一張紙,為我們先行揭開金字塔的神秘面紗。
他說:將既有沙子組成的山脈作為基礎,藉由山脈的斜坡,將第一層石頭透過斜度滾上頂端;接著將第二層(由上數下)支撐第一層石塊周圍的沙打碎,以大樹幹作為各角支柱點,找尋相類似形狀的石頭放入第二層的金字塔內;之後再運用石塊取代大樹的支撐力,完成該層的設計。而塔內存有狹窄的「通風孔道」,主要是確保空氣的流通,因而石塊與石塊間並不完全的緊密結合。透過此種的設計思維,循序漸進的由上至下排列,即完成了一個舉世聞名的金字塔。
Riko提到,這些建塔的知識,包括數學、科學、工程學、建築學…所以他假設,在8000年前的埃及,就已經有教育系統、大學的存在了!但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古代埃及人留下了象形文字,從中我們得知那時候的食衣住行的紀錄,但建造金字塔這樣偉大的工程,卻隻字不留,也因此留給後世的人無限的想像空間。
『當你相信建造埃及金字塔這麼不可思議的事都能完成的話,那你就會相信,生命中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完成的;當你試著去了解這些秘密時,你就應該相信自己有辦法完成更多事。』Riko的這席話,著實鼓舞了每個參與者。從他身上,我們感受到了一股能量與自信。
如同了解埃及金字塔秘密般,我們這群即將前往非洲不同國家的旅行家,真心期盼能經由旅途的行走,挖掘並了解諸多這塊土地上的故事。我們真心期望,自己能夠去感受點點滴滴,進而將這些故事呈現給所有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